祖國西北大漠的夜晚,空曠高遠,星盞隱現,寂寥無人,唯有回響在耳邊的,便是風沙的合奏。往往是在這樣的時刻,一群“追風人”方才踏上歸途。歲月為證,從天際微亮到披星戴月,山東能源盛魯能化阿拉善(鄂爾多斯)新能源風電人一直奔波在“追風”路上,無畏征途,散發光亮,期盼照亮千家萬戶的那一天。
縱然路途顛簸
“走啦!收工啦!”
已是夜晚九點多,在鄂爾多斯杭錦旗X621縣道路段,滿載著這群風電人的車隊正向著“家”的方向快速行駛。
“師父,今天現場各個工作面都很順暢啊!”
“是啊小秦,前期工作準備妥當了,施工進度就快了,現場施工要一直對照國標和規范,認真梳理同實際結合,設備安裝這方面你要加強學習。”
“好的師父,明天我再跟你來現場......”
王文強、秦育棟是一對師徒,一天工作下來,師徒倆都要交流下心得和收獲。
陸上風場的場址選擇大多都是在沙漠、戈壁等這些偏遠的地方。盛魯能化擁有杭錦旗100MW和阿拉善400MW兩個在建風電項目。從杭錦旗項目風場到巴拉貢宿舍,全程大約40公里,一段平順接連一段顛簸。“當日盯班人員要早晨五點五十出發,我們要趕到現場,組織召開站班會,部署新一天的各方面工作。”杭錦旗項目部土建專工王文強告訴筆者,“下午收工每天回到宿舍幾乎都是十點以后,大家還要在一起總結梳理全天的工作,提前計劃好第二天的任務。”
忙碌而充實的工作節奏,對于98年的秦育棟來說,是非常好的磨煉機會,每天將近午夜,入睡之前,他都會拿起床頭上的工作筆記翻看,字里行間,記錄了學習積累的點點滴滴,也仿佛是書寫著充滿期許的人生藍圖。
而阿拉善項目風場臨建處于沙漠深處,距離最近的敖倫布拉格鎮還要有30多公里的路程,且必須要經過蜿蜒盤旋、曲折迂回的大壩山,工友們常用“上山、下山”來作比喻。可以說,這群風電人需要長期“在山上扎營”。不僅如此,從臨建到基坑施工地點,車子要跑過十幾段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的路,時速徘徊在30公里/小時上下。一天的勞動就在施工地點,簡單的伙食就打發掉了午飯。
“現在阿拉善項目進入了全面建設期,特別是風電機組基礎澆筑正在加快推進,有時候一天能澆筑兩臺,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我們進行全時段盯班,也就是施工現場不能有一分鐘的空崗。”安環部安全主管王曉軍說。
沙漠的天氣變幻莫測,對每名風電人都是考驗,有時烈日炎炎,皮膚暴曬,嘴角上全都爆了皮;有時狂風乍起,飛沙走礫,打在身上如針扎般疼;有時風雪交加,寒風刺骨,凍得人瑟瑟發抖.......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支鏖戰沙海的“鐵血勁旅”戰天斗地,無畏無懼,縱然條件非常艱苦,但絲毫削減不了風電人的創業激情和追夢步伐;縱然路途顛簸,我們始終堅信,“以自身小目標的實現確保山東能源大目標完成。”
你是我最大的牽掛
“怎么樣,退燒了嗎?”
“還沒,一直燒著,一晚上基本沒睡......”
薛飛在手機視頻里盯著還在發燒的孩子,既心疼又自責。作為阿拉善項目部電氣主管,薛飛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何況又是在項目已經全面開工的關鍵時期,離開崗位勢必會影響工作。
“心里一直牽掛著妻子和孩子,但妻子還是讓我安心工作,家里的事她會處理好,對我來說,感覺對家人虧欠很多。”
對孩子的牽掛像針扎在心里一樣疼,但面對項目上400余參建人員疫情防控以及風機基礎混凝土澆筑安全、質量管控的重任,薛飛毅然決然把虧欠埋在心里,全身投入到工作當中。三個月后,疫情防控的警報終于解除,現場施工安全、質量管控已步入正軌,此時薛飛才決定休假回家。
“回到家,家人沒有一句抱怨,反而讓我心里覺得更難受,外出創業,家人的支持是最強的后盾。”薛飛的話,其實也道出了所有創業者的心結——“老人面前不能盡孝,妻子面前不能盡愛,孩子面前不能盡責。”但他們深知肩上的使命和榮光,走出去,走更遠,企業才有發展,未來才會更好。
對于該公司的安環部安全專工韓建濤來說,2022年很難,父親突如其來的病情讓一家人陷入了陰霾,難眠之夜,是跨越1200公里的深深牽掛,“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韓建濤數次在深夜偷偷落淚。
2019年,盛魯能化參加杭錦旗風電基地競爭優選工作,獲得了伊和烏素第二風電場100MW項目的開發權,并于2019年12月取得核準,預計2022年9月底前具備全容量并網條件。而韓建濤父親生病的時間,正是杭錦旗風電項目全面加速建設的關鍵期,一邊是父親的病情,一邊是緊張的工期......
“家里都好,你安心在內蒙工作,甭掛著家里......”電話那頭,是父親的聲音,韓建濤強忍著哽咽聲應和父親的叮囑。
一望無垠的沙漠,創業者的足跡早已被風沙掩埋,看不出絲毫印記,但每個創業者的心路歷程,沙漠是最忠實的記錄者。還有很多人像薛飛、韓建濤一樣,懷著對家人的牽掛和虧欠,如一只堅韌不拔的駱駝,扎根沙漠,奉獻風電,攜手推動風電事業的車輪沿著高質量方向前進!
“小人物”也有“大故事”
“有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風,信號站出了故障,整個臨建都停電了,也找不到信號,但還有重要的報表需要上報,我就抱著電腦拿著手機,去地勢高點的地方找信號,也不知過了多久,信號終于找到了,報表發過去了,回過神來四周是漆黑的荒野,心里忽然害怕起來......”
見習生馮志強向筆者講述了他“頂風摸黑找信號”的故事,每一幕都記憶猶新,雖然拉呱一樣樂呵呵的講完了,但我們能感知到故事背后的苦與難。
青春,是躍動在沙海里的美麗音符。該公司目前在崗平均年齡是29歲,是一支充滿活力的年輕隊伍,他們如同空中的雄鷹,遠離了熙熙攘攘的城市喧囂,長期堅守在廖無人煙的荒漠沙原,在荒蕪之中尋找風的方向,在黃沙之中捕捉風的力量。青春的故事豐富而多彩。
頂著30多度的高溫,在沙漠中行走10多個小時,豆大的汗珠掛滿臉頰,無論多苦多累,他們仍舊張著干裂的嘴唇、倔強的說:“這任務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天動工。”測繪儀器支架重重插在沙地里,筆尖在紙張和風沙間刷刷舞動,水喝完了,也要繼續,腳磨破了,也要向前,最終努力完成了沙漠最深處的測繪任務。
奔波于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跑手續、議方案、定事項,共同商議、破解難題,哪里有項目,哪里就是他們的“家”。回首望去,在沙漠中留下的每一個足跡,都烙印著責任的擔當和深深的熱愛。青春的底色,是他們堅如磐石的信念。只為不負韶華,秉承“安全、創新、綠色、擔當、卓越”核心價值觀,在茫茫沙海踐行“創造綠色動能,引領能源變革”的使命。夢想之花,在沙漠綻放。
蒼天般的阿拉善神秘而深情,夢幻般的敖倫布拉格“七彩神山”奇幻而多彩,“黃龍橫臥”的庫布齊沙漠壯美而遼闊......在這些充滿遐想的土地上,同樣鐫刻著的、閃耀著的,還有馭風逐電追夢前行的風電人。一座座風機巍然矗立,牽連著沙漠與天際,勾勒成了一幅美麗畫卷。多少柔情牽掛,讓這幅畫卷有了故事,有了靈性。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如果以鷹的視角俯瞰,夜晚風電人的點點燈火,匯聚成一團火焰,溫暖了一片沙漠,照亮了一片黑夜,星夜追風人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