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特高壓入魯,點燃“綠色引擎”。2016年7月18日,鄂爾多斯上海廟清潔能源電力外送基地配套電源點建設動員大會召開,配套電源點項目全面開工,正逐步形成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綠色電站群”。2020年,盛魯電廠成為 “蒙電入魯”首個投運的百萬機組,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變黑色污染為綠色希冀,將綠色動能輸入山東
2016年7月18日,鄂爾多斯市上海廟清潔能源電力外送基地配套電源點建設動員大會在上海廟經濟開發區召開。至此,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及配套電源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是國家治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重大支撐性項目,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的“蒙電外送”通道之一。該項目以鄂托克前旗上海廟換流站為起點,途經陜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最終到達山東省臨沂市換流站,全長1238公里。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就地消化煤炭3000多萬噸,綜合利用之后的固體廢棄物全部回填礦井,從而形成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綠色電站群”。
為了這個項目的落地建設,山東能源集團內蒙古盛魯能化公司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2004年、2005年缺電現象在全國蔓延時,“不缺電”一度成為山東招商引資的一張閃亮名片。2008年夏季,因省外電煤無法保障,山東電網遭遇10年來最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形勢,供電缺口占全省需求的三分之一,很多用電大戶負荷高峰期停工停產。也正是在那時,“外電入魯”正式提上日程。
盛魯能化公司敏銳捕捉國家政策信息,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第二個10年規劃和“西電東送”國家戰略規劃,針對山東省內電力能源供應緊張現狀,發揮山東能源集團鄂爾多斯上海廟礦區煤炭企業集聚優勢,立足煤炭資源就地轉化、拉伸煤炭產業鏈條,積極構建“蒙電入魯”電力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說干就干。2013年10月,盛魯能化公司在上海廟開發區組建了盛魯電廠項目籌建處,全力推進煤電一體化項目。為妥善解決上海廟礦區煤炭轉化電能、“蒙電入魯”電力輸送問題,公司主動對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著力從國家層面推動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工作。
在盛魯能化公司的積極推動下,2013年10月,山東省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簽署了《能源戰略合作補充協議》,雙方共同爭取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支持并啟動上海廟至山東、呼倫貝爾至山東特高壓通道工作;共同做好配套電源點組織實施工作,優先支持山東能源企業參與相關配套電源項目建設;雙方同意按照規劃通道設計配送一定比例的風電等清潔能源。并將“內蒙古自治區將積極支持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等山東省的能源企業,在鄂爾多斯上海廟和呼倫貝爾的電源項目優先作為備選送電項目”的內容寫入補充協議。也就是這一步,推動了國家規劃內蒙古至山東特高壓通道的建成。國家能源局在國家“十三五”原規劃11條特高壓通道的基礎上,追加了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規劃,由11條特高壓通道變更為12條。2014年5月,國家能源局正式批準了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工程。2015年12月,該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
在推動特高壓通道項目落地的過程中,盛魯能化公司加強與內蒙古和鄂爾多斯市政府及能源管理部門對接,積極推動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配套電源點建設,規劃建設上海廟煤電基地,推動自治區能源局向國家能源局呈報了《內蒙古鄂爾多斯煤電基地為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通道安排配套煤電規劃》。2016年4月,取得國家能源局批復;7月,盛魯電廠項目取得自治區發改委核準批復。
他們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完成業主負責的23項前置手續辦理,配合總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完成其他41項前置手續辦理。
針對江西豐城電廠“11·24事件”影響,電力工程質量監督總站暫停接受所有電廠項目質量監督檢查注冊的嚴峻形勢,盛魯能化盛魯電廠攻堅克難,再次用最短的時間一次性通過現場土建試驗室能力認定和主廠房主體結構施工前的質量監督檢查,成為恢復監檢后全國第一家進行監檢的新開工項目,成為2017年全國第一個新開工的百萬機組項目,更是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通道第一個核準的配套電源項目,內蒙古、山東能源集團建設的第一臺百萬機組。
項目建設中,秉承“低碳環保、技術領先、建設美麗電廠”的理念,盛魯能化公司將“建好一座電廠,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融入到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采用國內當前裝機容量最高、低能耗、節能環保的百萬機組,使用當前國內最為先進的超超臨界燃煤節能環保發電技術,同步建設脫硫、脫硝設施和高效除塵設施,確保污染物實現“近零排放”標準設計。
2020年9月,盛魯電廠1號機組一次性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11月,2號機組也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階段。屆時,盛魯電廠2×1000MW超超臨界空冷機組正式移交商運,“昭沂線”首個投運的百萬機組開始將“動能”源源不斷輸入山東。
高壓通道的建設、盛魯電廠的投產運行,不僅滿足了山東省的用電需求,促進了當地煤炭資源的就地轉化,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也對促進受端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一方帶來了低排放的綠色希望。